.期望理论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基本模式:努力与绩效。
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就会有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反之如果他认为目标太高,通过努力也不会有很好绩效时,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导致工作消极。
绩效与奖励。
绩效即指个体经过努力取得良好工作绩效所带来的对绩效的奖赏性回报的期望。
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当然这个奖励也是综合的,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
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得到合理的奖励,就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
奖励与需要。
任何结果对个体的激励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个体对结果的评价,即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人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然而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资历、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各种需要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就不同。
因此,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奖励办法能满足的需要程度不同,能激发出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