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立秋、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之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在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中,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小暑的特点:知了、风轻、汗如雨,大暑的特点:骤雨、孕育、赏红莲,立秋的特点:寒风、飘叶、寒蝉鸣,处暑的特点:葵花、添衣、遍地黄。
对农业的意义: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