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依据:
1.最外层电子数少于或等于3个,如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使得它有很强金属性与还原性。
但是这对副族元素不适用,如金,银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汞最外层则是2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数多于或等于5个,如卤族、氧族元素,容易得到电子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使得它有很强非金属性与氧化性;
3.当原子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为4时,如碳族,既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又易得到电子,所以与别的原子以共价键化合;
4.当原子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为8时,如稀有气体,已经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几乎不与别的元素化合。
最外层电子数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金属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