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美术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同时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
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
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酣畅,带着时代的风雷驰聘在画坛上,给当时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毅的气息。
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徐悲鸿先生所作的水墨奔马,无羁群,尚桀骜,发胸中激情,掘民族精神,传世甚多,蜚声海内外,徐悲鸿先生在不少画中寄托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在宽广的原野上狂奔,从神态、气势看,一群骏马,神骏气昂,奋发感人。
画面简谈、高逸,用笔泼辣、凝重,穷紫酣畅,间参西法,均为徐悲鸿先生的独到之处。
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素描,在创作上以“师法造化,寻求真理”为原则,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或借古喻今,寄托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如《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我后》《愚公移山》等。
徐悲鸿长于画马、狮、牛、猫、鹰、雀等各种动物,生动传神,各有寓意。
在抗日战争期间,以风雨鸡鸣和跃起的雄狮、奔腾的马,表达对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的渴望。
在创作理论上,徐悲鸿主张改良中国画。
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
徐悲鸿的素描和油画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我后》《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