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
2.爱心和关怀:老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3.尊重和欣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4.平等对待: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