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这种纸很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渐被普遍使用。
至东晋末期,纸的使用已经完全普及,并逐渐传至周边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造纸术的改良者为东汉和帝时中常侍蔡伦。
蔡伦是桂阳人,曾任主管御用器物的尚方令。
他利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经过挫、捣、抄、烘等一系列工艺加工,造成了纸,于永元十七年献给和帝。
他造的纸称“蔡侯纸”。
但在东汉、三国时期,纸并未普遍使用,人们的书写材料仍以简牍和缣帛为主。
到了晋朝,造纸术传到长江流域,那里有丰富的造纸原料,也产生了较好的纸张,才得普遍推广。
晋人盛行抄书、藏书就是得益于用纸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