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前半生呼风唤雨,生意红红火火,又是国家二品官员,风头一时无两,但是他因为得罪了政界的人,加上个人生意决策失误,到晚年一片凄凉,在凄苦的生活折磨下他黯然离世,详解如下: 古语有云:福兮祸之所伏。
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
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余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为百姓、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
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杭州。
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
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
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胡光墉,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
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
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只分析他的人道。
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
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
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