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
2.凝血酶原的激活;
3.纤维蛋白的生成。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
二者主要区别在于:
1.启动方式不同:内源性凝血途径通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启动;
2.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内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数量多,且全部来自血液,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少,且需要有组织因子的参与;
3.外源性凝血途径比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反应步骤少,速度快。
血液凝固:或称为凝血指的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其基本过程是一系列蛋白质的有限水解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溶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连接形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并彼此交织成网,将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完成血凝过程。
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0四型。
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