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谎语当然也是一个空虚,然而临末,至多也不过这样的沉重。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新的生路还很多,我必须跨进去,因为我还活着。
但我还不知道怎样跨出那第一步。
有时,仿佛看见那生路就像一条灰白的长蛇,自己蜿蜒地向我奔来,我等着,等着,看看临近,但忽然便消失在黑暗里了。
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
人们真是可笑的动物,一点极微末的小事情,便会受着很深的影响。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生活,原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仅有一点小米维系残生,决不会肥胖;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门外,早已不能奋飞。
1.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2.我们老是感到缺乏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3.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4.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5.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6.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
7.世间万物,只有有用处的,才是最宝贵的;
8.等待大难临头比遭难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无法逃避这种灾难而不得不坐等其降临,更是无法摆脱这种担惊受怕的恐惧;
9.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加以使用外,实在没有别的好处;
10.我一无所有,但我还活着。
《药》,鲁迅短篇小说,写于1919年4月,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5号上。
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的结果。
作品通过对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批判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历史错误。
作品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为明线,两线交织,结构故事。
小说一共分四段,四段中,几乎每一节每一句都是扣得紧紧的,没有冗笔赘文,而又紧围着主题,作者是带着一种极大的悲痛与热爱的感情来写作的,而又深刻地把握住历史的现实:
1.写老栓到刑场去取血馒头(这种血馒头,大抵是贿赂了?子手而取得的),写出阴森可怕的刑场,也写出了统治者的残酷与凶狠,把一种鬼影幢幢的气氛来渲染这场面;
2.则写小栓吃馒头,表现了人民的迷信与无知,老栓和华大妈对於儿子是何等的爱,然而对血馒头是那样的坚信;
3.写那些茶客,──包括了地主、少爷、衙门狗腿、流氓一批人,从他们口里写出夏瑜的被杀,而也从他们脸嘴上,写出那些封建的阶级的人物和走狗的卑劣无耻;
4.则是以庄严肃穆的心境,写出那个牺牲者的坟墓,特别写出了坟上的花圈,给这篇小说加上一个很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