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接受,但由于养殖泥鳅的池塘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除了要有足够的水量之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1.含适量的溶解盐类;
2.溶氧丰富,几乎达到饱和;
3.含适量植物营养物质及有机物质;
4.不含有毒物,PH值在7左右。
泥鳅的生长好坏和水中溶氧量呈正比,水中溶氧量高时,泥鳅摄食旺盛,泥鳅的耗氧量也随着增加,新陈代谢随之加快,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各有利弊:养殖龙虾目前比较成熟的是虾稻连作模式,就是在水稻收割后投种,次年5月前后收捕上市,一般亩产成虾400-600斤。
由于小龙虾一年基本只在秋季产一次卵,采用池塘开展周年养殖的产量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提高。
因此效益不是很好,一般亩投入在500元左右(主要是投放种虾的成本),亩效益在2000元左右,但技术比较简单。
养殖泥鳅的效益较高,但投入也较高,技术要求比养殖小龙虾高。
若收购野生鳅苗养殖,一般亩投入在2万元左右(主要是鳅苗和饲料),在水源较好的情况下,亩产两吨左右,亩效益一般在两万元左右。
总之,不论养什么都各有风险与收益,养殖之前需要细细斟酌与思考。
养泥鳅脏点的水比较好,因为泥鳅自身喜欢在泥土等地方生存,所以水脏一点比较好。
泥鳅属鱼纲、鳅科,是温水性鱼类,生命力强,喜在常年有水的稻田、池塘里生活,食习广杂,繁殖力强。
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和有腐殖的淤泥中,喜在底层活动。
夜晚出来觅食,以昆虫、扁螺、水草为主食,也食腐植质。
泥鳅肠壁薄、肠管直,血管分布多,能进行呼吸,当水中缺氧时,除鳃外也能用肠呼吸,此象多发生在气候骤变,低压暴雨来临前。
冬季水干涸钻泥中,靠湿润环境用肠管呼吸,也能维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