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制、学费方面:研究所的硕士通常为3年,第一年属于研究生院集中学习,其余两年在各个研究所学习,考上后无须承学费、住宿费等,每月还有生活补助;
2. 学习方面:大学研究生培养走上了批量化招生的道路,但研究所导师招生名额较少;
3. 生源方面:985院校的生源较多,也有一些非211的学校学生,具体院校分布每个研究所各不相同;
4. 毕业去向:出国、就业等两者相差不大。
有公法关系也有私法关系。
1.公法关系:由于高等教育法和教育法对于高等教育机构的权责进行了明确、强制性的规定,因此大学就代表国家机关行使国民教育、培养高等人才的公权力。
同时法律也给予了学校使用强制性措施对学生的特定行为进行奖惩的职权,也体现了公法关系国家意志先定、拥有直接强制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等方面,高校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公法关系。
2.私法关系:比如学生一不小心把楼前的花草树木全给移植了,这时就体现出了私法关系。
绝大多数公立大学图书馆都是对公众开放。
大学老师学生比普通公众享有一些便利条件,例如学生借书期限较长、册数较多,再如有些图书馆设置老师学生专用的阅览室,或者在考试前一段时间限制公众使用等。
大学图书馆为老师学生服务,公共图书馆才是为大众服务的。
这种观点比较片面。
只看到了权利的静态归属,却没有想到通过权利交易实现双赢。
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二元划分,实际上造成重复建设、公共资金的浪费。
国家把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到大学,帮助大学扩建图书馆,对学生和公众是双赢的。
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就是大学图书馆,比如苏黎世,索菲亚。
有些城市虽然有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并存,但二者藏书种类的区分,而不是服务对象的区分。
大学图书馆侧重于专业学术书籍,公共图书馆侧重于大众化读物。
而无论是不是学生,可以去大学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阅览、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