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剧: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份,晋剧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
二、蒲剧:又称“南路梆子”、“蒲州梆子”。
晋南群众又称之为“乱弹”。
它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中最古老的一个剧种。
明嘉靖年间已基本形成,分为西路和南路。
三、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
流行于晋北、内蒙及冀西北一带地区。
大约形成于十六世纪中叶,至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十九世纪初叶已趋于成熟。
三百多年来,北路梆子以其慷慨激越的边塞风格,流行于晋北、内蒙古等地。
深受城乡劳动人民的喜爱。
四、上党梆子:也叫“ 晋东南梆子”、“上党宫调”,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
相传明末起源于泽州即晋城一带,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地区。
“上党”一词,是因晋东南为古“上党郡”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