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足半赓布:战国时期铸币。
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赓”字而得名。
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
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圆裆、方足。
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赓、一赓和半赓三等。
2.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
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
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分“两”和“十二朱”等。
3.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
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
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
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
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
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