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词作于宋哲宗元钓二年丁卯(1087年)六月。
据《词林纪事》云:“《西园雅集图跋》,此阕当在王都尉晋卿席上,为啭春莺作也。
”清王文诰《苏诗总案》谓作于丁卯六月之“集于王诜西园”。
宋米元章有《西园雅集图记》,记述画家李伯时所画“西园雅集图”中的苏轼与王晋卿等十六位文人墨客相聚议论弄墨的“卓然高致”和“各肖其形”的情景。
2.这是苏轼一首显著的婉约词,写得灵动逼真,意趣盎然。
这首词虽然也受到柳永词的影响,如“腻玉圆搓素颈”,全用柳永《昼夜乐》。
1.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3.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全词的内容为:”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密州上元》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
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词人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苏轼,1037年1月8日出生,1101年8月24日去世,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