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龙式生活中白垩纪后期的,同一时期的有暴龙、伶盗龙、鸭嘴龙、甲龙、长颈龙等。
1.暴龙是晚白垩世后半段最成功兽脚类恐龙类群,雄霸北美洲及亚洲大陆东部。
化石证据显示,暴龙类是由一类较原始的虚骨龙类进化而来。
2.伶盗龙又译迅猛龙、速龙、快盗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的一属,大约生活于8300万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坎潘阶。
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化石发现于蒙古国及中国内蒙古等地。
3.鸭嘴龙为一类较大型的鸟臀类恐龙,最大的有15米多长,是白垩纪后期鸟盘目草食性恐龙家族的其中一员。
4.甲龙是甲龙科的模式属。
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
5.长颈龙的主要的特点是极长的颈部,颈部长3米,比身体与尾巴相加还长,生存于白垩世后期,长颈龙的化石发现于欧洲与中东。
不惧怕霸王龙的恐龙有:
尾巴比脖子略长,小脑袋,有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地震龙起初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属,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地震龙可能是梁龙属的一个大型种;
2.双腔龙:是草食性梁龙科下的一个属,当中包括了已知体型最大的易碎双腔龙,长度达20米,质量可能有30吨;
3.棘龙:是一类大型兽脚类肉食龙,其中的亚种埃及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体长12到20米,臀高270至400厘米,体重4到26吨,生存于白垩纪的北非,约为11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4.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到9米长,
2.35米至
3.5米高,2至4吨重。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距今约六千八百五十万年到六千五百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