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期:1924年5月入学499人,11月底毕业,及格者456人,同时由湘军讲武学堂合并到军校的158人及四川送来的20余人编成的第6队学生也归入第一期,因此毕业生实际为645人;
2.第二期:1924年8月、10月、11月分批入学,1925年9月6日毕业,毕业生共450名;
3.第三期:1924年冬季陆续入学,1926年1月17日毕业,毕业人数1233人;
4.第四期: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1926年9月毕业,加上潮洲分校同时毕业的2期学生,共2654人;
5.第五期:1926年11月15日开学,1927年8月毕业,毕业生2418人;
6.第六期:1926年7月至10月入学,1929年2月毕业,共718人。
其招生条件如下:一、本校为养成革命军干部军官,完成国民革命起见,特续招入伍生,施以军事预备教育。
二、入伍生期限六个月,期满后甄别及格者,升入本校为学生,修习军事学术,一年毕业。
三、投考者须于八月二十五日以前,持二寸半身相片三张,中学或与中学相当之学校毕业文凭,及党证或各地区党部之介绍书,分赴广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本校驻省办事处”,上海“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报名(党证报名时验发还,文凭试毕发还)。
四、投考者之资格如下:学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
思想:中国国民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
五、试验之种类:身体试验:准陆军体格检查之规定,分身长、肺量、听力等项。
性格试验:用口试法,观察对于三民主义了解之程度和性质,志趣、能力等项之推断,及将来有无发展之希望。
一、校训: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
二、学校简介:
1.黄埔军校狭义上讲是1924年到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
当时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从广义上讲黄埔军校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2.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黄埔军校的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