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判读地图方法如下:
1.山顶: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
2.盆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
3.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从山顶到山麓凸起的高耸部分,等高线凸向低处连线叫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4.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脊之间低洼部分,等高线凸向高处连线叫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5.鞍部:相邻山顶中间处,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相邻两山顶间山脊线最低处;
6.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
7.平原:等高线稀疏,数值小,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平坦,与高原相似,以数值进行区分;
8.丘陵 :类似山地,数值小,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小,与山地类似,以数值进行区分。
改善方法如下:
1.提高地理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书图并重,狠抓“双基”,掌握要点。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
2.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认真,扎实地理解掌握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弄清各部分内容的知识要点及其相互联系。
3.要学以致用,重视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做到能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回答有关的地理问题,进而使自己的地理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1.地图上的三要素;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
3.比例尺;
4.地球的相关知识;
5.半球的分界线;
6.纬度划分依据;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8.七大洲、四大洋;
9.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10.地形的概念;
1
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1
2.板块构造学说;
1
3.人口增长率;
1
4.聚落的形成;
1
1
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
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8.世界的海陆分布;
1
9.海陆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