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72年,晋国智氏挟魏氏、韩氏、赵氏伐齐,败齐于犁丘。
前413年,齐军伐魏,攻毁黄城,赵军相救,与齐军战于阿下,齐军退。
前413年,齐再与三晋大战于阳狐,三晋撤军。
前405年, 齐国内乱,齐人公孙会以廪丘叛入赵国,齐国田布率军围攻廪丘,赵人孔青领兵到廪丘抗之,魏、韩、也率军救赵,三晋合力大败齐军。
前404年,以魏国为主的三晋联师伐齐,攻入了齐的长城,魏文侯声威大振,并挟齐候朝拜天子。
前384年,齐攻魏于禀丘,赵出兵救魏,败齐人。
前381年,中山得到齐国支持成功复国,中山成为齐国牵制赵国的力量。
前382年,齐魏卫攻赵,卫取得赵的刚平,攻至中牟。
前380年,齐师伐燕,攻取桑丘,在秦国支持下,魏、赵、韩出兵救燕,与齐战于桑丘,齐师败。
前378年,魏、赵、韩再次联师伐齐,在灵丘大战,齐军败。
前370年,赵军进攻齐国,战于甄,赵军不胜而退。
前368年,赵军伐齐,攻到长城,赵军退。
前333年,齐魏相会,互尊为王,楚威王大怒,发兵攻魏,赵国响应出兵袭魏,楚军战胜魏军后,趁齐国内乱,又侵入齐国,与齐军大战于徐州,楚军胜,齐魏慌乱,楚军推进速度过快,魏齐军队先后失利,齐魏迁怒于赵国。
前332年,为报复赵国,齐将田盼领兵10万,魏将公孙衍领兵8万在滏水回合,大举攻赵,赵军不敌,决黄河灌之,齐魏退兵。
齐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1.田氏齐国灭亡,稷下学宫诸子百家没有了赞助者,秦王朝以法家治国,不允许法家之外的诸子百家存在,将稷下学宫关闭。
2.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结束,中国不仅在政治和形式上大一统,思想上也走向大一统,即使秦朝不关闭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情形也无法长存,丢失了内涵的稷下学宫也会自动倒闭,几乎同时代的雅典各学派,虽然罗马征服者不像秦朝那样采取极端手段,但也随着罗马的统一而逐渐消亡。
3个方面:
1.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
2.主张修订法律,监督、清除奸吏;
3.重视推荐人才,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
邹忌主张改革目的是在巩固统治秩序的同时,谋求国家的富强,这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邹忌,战国时齐国大臣。
曾献计围魏救赵,取得桂陵之战的胜利。
推行的改革,使齐国国力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