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古琴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5-07-29 08:23:01
答案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

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

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的用法。

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

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

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

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

古琴的制作工艺及流程
答案

选材,并不是所有的杉木、桐木、梓木都可以用来做琴的,越古老的木头越容易振动,还要选择它的年轮比较均衡的,这样它的声音会好很多,面板要选择纤维通顺,年轮比较顺,间隔距离比较均衡的,这样的材料用来做琴;样式的确定,琴谱中所见古琴样式多达五十余种,最常见的是仲尼、伏羲、落霞、连珠、蕉叶等,目前造琴的样式一般是仿照古代名琴,但是仿名琴应该考虑名琴造型材质匹配;箱体打磨,古琴的声音来自于共鸣箱体的有效声韵回荡,面板、底板的厚薄平衡掌握,全靠斫琴人的听音测试,深浅之间,虚实相生,微妙的声韵变化中可以找到灵魂深处的知音;生漆属阴,性坚质硬,配以一定的底漆料,成琴后按之难成凹槽,音质音量更好,这是中国古琴底漆的奥妙所在;配件定徽、安足、上弦,完成七弦琴弹奏的必备工序,岳山、承露、轸池、冠角、龈托、龙龈多数采用紫檀木、老红木、花梨木等材质。

琴轸、雁足有石化石、象牙、紫檀木等。

古琴的四大名琴是哪些
答案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蔡邕的焦尾。

1.号钟是周代的名琴。

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

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

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

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

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

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2.绕梁,四大名琴之一,形容歌声优美,余音缭绕。

3.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

司马相如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

后来,绿绮成了古琴的别称。

4.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

蔡邕在"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

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和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

推荐
© 2025 雅普电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