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与寺院关联的割据政权统治者、宋元官方、僧侣、地方大族等人群对宋元社会经济和海洋贸易有重要贡献。开元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泉州开元寺东西塔可以合影拍照“画面上,远处没有任何高层建筑,一片宁静。夕阳西下,天空出现少见的粉红色。”
老摄影家陈世哲在朋友圈发了一张“90年代的东西塔”,立即引来大量点赞。古老双塔修缮在即,让我们透过老摄影家的镜头,去回味时光在东西塔上留下的印迹。
泉州开元寺被称为“大开元寺”的原因主要与其历史和建筑规模有关。
首先,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712-756年)所建。该寺初名为“兴教寺”,后经过多次更名,至唐代开元时改名为“开元庙”,元代又改名为“大开元万寿禅院”。因此,“大开元寺”的名称是对该寺历史和地位的一种肯定。
其次,泉州开元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超过10公顷(约合10万平方米),拥有许多大型建筑,如天王殿、甘露塔等。这些建筑不仅体量巨大,而且工艺精湛,显示了寺庙的庄严和宏伟。因此,“大开元寺”的名称也反映了该寺在泉州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泉州开元寺被称为“大开元寺”是由于其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庞大、地位重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