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话又称为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
晋语使用人口约6305万,晋语区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黄河汾渭河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
晋语的声调也有极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
晋语全浊音清化有四种不同的演化方式。
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部分地区有六个、七个或四个声调。
晋语有很多与官话差异较大的特征词以及保留的古语词。
晋语区还是中国唐诗的重要产区。
近20年来,山西省沙尘暴天气过程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00年略有回升,共发生8次较大规模的沙尘暴;从去年到现在,山西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也有减弱的迹象,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沙化严重、生态脆弱的晋西北地区防风治沙、恢复生态已刻不容缓。
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势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享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
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最大的敌人。
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
晋谷21号种子适不宜在陕北种植,因为陕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区,常年缺少雨水,土地比较贫瘠,不适合谷物生长。
晋谷21号,原代号晋汾7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通过钴60咖玛射线辐射育成。
1991年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定,定名为晋谷21号。
山西省汾阳市地处山西腹地偏西,是晋谷21号最出名的产地。
另外,原平市白石村一带属山区丘陵地带,四周环山,光照充足,造成了其独特的气候特征,且该区域的土地特征也适合种植晋谷21号,所以该区域的小米也比较有名。
种植的区域还有长治、武乡、石楼、临县、浮山、壶关、榆次、兴县、榆社、神池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