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是一个汉语词语,解释为带有悲愤情绪的军队。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自《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前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即位不久,打败吴国。
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投降,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返国。
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他重用贤人,使越国力恢复起来,吴王对此毫不警惕。
公元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参加黄池之会,带领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国家。
前四七三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灭亡。
面对失败和耻辱,勾践连尝夫差粪便的事都干,在骗取了吴王的信任后,回到越国,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东山再起,灭掉了吴国。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出自鲁迅先生,其含义如下:哀是悲哀,惋惜,同情的意思,哀其不幸是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同情,惋惜的意思。
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怒其不争是说对某人的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的意思。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整句的意思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对某人的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的意思。
鲁迅:鲁迅生于1881年,1936年去世,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