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震动了中国思想界,极大地启发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基本口号:是提倡民主、反对转职;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代表作:
1.鲁迅《狂人日记》;
2.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3.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4.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其基本内容为: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