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籽:将种果清洗干净,在果实中部横切成两半,然后用小刀将子房内种子连同胶液一起挖入盆中。
不要用铁、铜等金属容器收集种液,以防锈蚀。
也不能在种液中加水,以防在发酵时种子发芽。
发酵:挖好籽后将种液盆盖好。
在室内放2-3天,使其达到自然发酵,待种液表面出现白色菌膜,种子与胶状物易分离时,说明已发酵好。
淘洗:在发酵好的种液中加入与种液等量的清水,然后充分搅拌,当停止搅拌时,种子很快下沉,将上层浮液倒掉,再在种盆内加入清水淘洗2-3遍即可。
若种子表面的胶状物不易脱落,可用手将其搓掉,之后淘洗,将淘洗干净的种子摊放在纱布上晾晒。
同时要时常翻动,使种子干燥均匀。
保存:当种子含水量降到12%以下(用牙咬有响),就可装入纸袋或布袋内保存。
并在种子袋上挂好标签,写清品种、来源、采种年份、质量等,复制一份装在袋内,以防错拿错用。
催芽就是将吸水膨胀的种子置于适温下促使种子发芽,催芽的方法有多种:
1.容器催芽,将浸好的种子用洁净的纱布包好放在没有油腻的干净容器中,底部垫上秫桔等物,种子放在秸秆上,以免盆底积水,泡坏种子。
上部覆以清洁毛巾或麻袋等物防止水分蒸发。
然后置于适温下催芽。
2.混砂催芽,对细小种子或发芽慢的种子,为避免种子积聚发热,水分供应不当,可采取混砂催芽。
即将淘洗清洁的细砂与种子以1至
1.5比1的比例拌和均匀,然后装在容器里,盖上毛巾等覆盖物保湿,于适温下催芽。
这种催芽方法的特点是保温、保湿,并且通气好。
催芽期间主要是掌握一定的温、湿度和通气条件。
春季蔬菜为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催芽初温度可以偏低,以免消耗过多养分。
催芽期间还要经常翻动种子,且每天用温水投洗1至2次,每次投洗种子后要晾干种子,然后继续催芽,以免水分过多引起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