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因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由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在门上插艾草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有关端午节的歌谣如下:
1.五毒鞋五毒鞋,五毒衣,五毒肚兜都备齐。
五月节孩子穿身上,五虫见了忙逃光。
猪头袜,老虎鞋,兔子披风红烈烈。
内穿一件老虎袄,毒虫见了心理怯。
绣蝎子,绣蜈蚣,绣蛤蟆,绣长虫,五虫绣到人身上,五虫见了都跑净端。
2.阳歌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柳枝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白菜野花,遍地黄,风送花儿香。
3.五月五五月五,端午节,外婆叫我去做客。
舅母叫我包粽子,舅舅叫我编竹船。
竹船好,粽子多,粽子坐船飘过河。
飘过河,干什么?把屈原爷爷救上河。
大河里,船连船,外爷带我看龙船。
龙船长,龙船多,比起赛来像穿梭。
他拍手,你唱歌,我喊号子真快活五。
4.月生活歌五月里,五端阳,采艾蒿,插在房。
屈原溺,汨罗江,粽子吃,饮雄黄。
到如今,还不忘。
芒种开了铲,夏至棉衣藏。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