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任团练副使。
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的原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这首词是他在得雨后,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路上所作。
朗读时整体要有喜悦的心情,然后根据上下片描写的不同改变语调:
1.词的上片描写了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太守眼里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太守的心情是愉悦的,应该带着兴奋的语气来读,有丰收的喜悦,久旱逢甘霖的畅快。
2.词的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不由得想以茶解渴,以茶提神。
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
应该读出作者的纠结,将作者平易近人的形象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