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
6.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微观经济学思维八个要点:(1)用稀缺资源生产物品是有代价的。
(2)个人的选择是有目的的。
(3)激励至关重要。
(4)经济学思维是边际思维。
(5)获取信息是有代价的。
(6)经济行为除了直接效应,通常还产生次要效应。
(7)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是主观的(效用价值论)。
(8)检验的理论标准是理论的预测能力。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
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
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
垄断。
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
政府主要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这方面的干预属于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
外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