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
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
1.7米的蛇山顶。
楼高5层,总高度5
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
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
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黄鹤楼》一诗的主旨:描写登楼望远时心中寂寞思乡的感慨。
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寄托思家的情结。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作者是崔颢,唐代诗人。
崔颢(公元704年至公元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所作《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在《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诗有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