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姓姒,名文命 ,字密。
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 夏朝开国君王。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 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
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
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
后人称他为大禹。
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仍存禹庙、禹陵、 禹祠。
从夏启开始 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华夏。
以炎黄部落为主体的部落联盟,主要散布在中原地区;2、九黎。
江汉之间的少数民族,擅长冶兵,为华夏征服,但当时仍有一部分残民;3、三苗。
最早发明刑罚的民族,在今江西附近,后因罪被迁往“三危”,在今甘肃;4、东夷。
舜帝的故乡,以射猎为主的泛华夏文明,不是单一民族的称谓,而是许多部落的统称,在今江淮一带;5、羌域。
和华夏同样古老的民族,居住于今青川地区,为牧羊人,至今只余数十万人,亦是大禹出生之地;6、?狁。
活动于今北方草原地区的民族,善射猎,马无鞍硭,为黄帝驱逐,但并非匈奴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