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一切的改革着眼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因而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损害一些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他自己在政策及用人上也存在一些失误,他死后,有些人就开始了肆意的报复和攻击。
张居正在位时,神宗一直尊其为师,那是出于需要与无奈。
他早已耿耿于张居正的震主之威。
据传,一日万历读书,念到“色勃如也”时,误将“勃”读成了“背”。
突然听见身边一声大吼:“这个字应该读‘勃’!”。
张居正在万历心里便不是敬爱,而是敬畏了。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
在权力上,张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
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这是帝王的逻辑。
权力方面,张居正和魏忠贤都是一手遮天,一个是首辅,一个是首席太监,都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
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魏忠贤,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人,汉族,原名李进忠。
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
明朝末期宦官。
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北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今湖北荆州。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钓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