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举制度来看,武则天开设殿试,增设武举。
从政治方面来看,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之时称为具有"贞观遗风",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武则天建立的武周王朝,即周朝,是唐朝的一个时期,没有南周这个说法。
以下是周朝的介绍及国号的由来:
1.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将国号由唐改为周,定都洛阳,加尊号为圣神皇帝,把睿宗改为皇嗣,赐姓武。
2.据《姓纂》记载,武则天的武姓来源于周平王之子,周平王的少子姬武出生后,手掌中有一片特殊的纹路,形状就像一个武字,所以不但他自己以武为名,他的子孙也以武为名,而武则天自认为是姬武的第40代子孙。
3.武则天想要效法周代,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当时的唐人看来,只有周、汉两代,唐太宗治世崇尚汉法,武则天却认为应承周,以周为国号,是为了表明她要承周礼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开创了殿试,打破了科举没有殿试的局面,武则天善于用人,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一展才华的机会。
唐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烽烟不息,安西四镇时置时罢,高宗启用裴兴俭经略西域,于调露元年重置四镇。
垂拱三年,正当武后忙于篡位时,吐蕃又占领了安西四镇,其前锋直达敦煌。
武后称帝后的长寿元年,武则天派王孝杰率军收复安西四镇,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