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繁衍后代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扦插繁殖:在5月到6月进行,选取健壮枝条,剪取一叶带一段茎节为插穗,叶片剪去一半,基部剪成45度斜面,用水苔将插穗基部包扎,放进盛水苔和盆底垫小卵石的盆内,并用塑料大口袋连盆和插穗包起来,保持百分之百的空气湿度。
插后保持30摄氏度高温,约20到25天可生根。
压条繁殖:在生长期于叶腋的下部割伤,用苔藓包扎,待生根后,剪取盆栽。
播种繁殖:在原产地通过人工授粉,提高猪笼草的结实率,采种后立即播种,盆内基质用水苔,种子播在水苔上,经常浇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盆口用塑料薄膜遮盖。
发芽适温为27摄氏度,播后30到40天发芽。
1.选择一颗健康的猪笼草尤其重要,挑选猪笼草,不能只看笼子,选择时,应选择枝条壮的,叶子油绿的顶芽 完整的,这才是一颗健康的猪笼草;
2.要选择保湿透气性能良好的土壤,最好选择水苔,泥炭土,木炭和冷杉树皮屑混合基质,也可直接用河沙;
3.湿度很重要,环境的湿度决定着猪笼能否结笼,在北方养,可以采用闷养的方式,即用一个大的透明塑料袋把整颗猪笼草罩起来,湿度一起来了,结笼就一帆风顺了;
4.环境的温度决定猪笼草能否顺利过冬,北方冬天要养在室内,最好开暖气;
5.光照很重要,猪笼草喜阴,所以并不能过多的晒太阳,早晨的阳光最好,要保持充足的光照,不过适当可以使其叶笼表面呈现出靓丽的酒红色。
猪笼草属于植物,因为它具备植物有根茎叶的特征。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
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原产地主要为旧大陆热带地区。
其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叫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其形状像猪笼而得名。
猪笼草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
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
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
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秘香味,引诱昆虫。
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猪笼草属植物共有野生种约170种,中国广东地区仅产一种,另外有园艺种超过1000种。
猪笼草虽然在广东的三岭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但很少应用。
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引进中国的猪笼草的优良品种才主要用于花卉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