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古代关于礼仪的小故事(要简短的)
时间:2025-07-29 08:26:15
答案

古代关于礼仪的小故事如下:

1.程门立雪,主要讲述了程颐拜访老师,而老师正在休息,程颐不忍打搅,静立门外等候,以致大雪深达一尺,体现了尊师如故的礼仪;

2.负荆请罪,主要讲述了赵国大将廉颇羞辱蔺相如后,主动向蔺相如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的故事,体现了知错就改的礼仪;

3.孔融让梨,主要讲述了孔融作为弟弟把梨让给哥哥,哥哥又让给弟弟的故事,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礼仪;

4.三顾茅庐,主要讲述了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体现了真心诚意、礼贤下士的礼仪。

古代关于狗的故事
答案

天狗食月:传说后羿为民除害射落了九个太阳,王母娘娘为了奖赏他,便送了他灵药,但后被嫦娥偷吃了,独自升天,门外后羿的猎犬黑耳眼见此,就吠叫着扑进屋内,把剩下的灵药舔尽,然后也跟着朝天上的嫦娥追去。

嫦娥听见黑耳的吠声,慌忙闯进月亮里。

而黑耳毛发直竖,身体不断变大,一下子扑上去,把嫦娥连月亮吞下。

当时玉帝及王母娘娘得知月亮被一条黑狗吞吃了,便下令天兵天将去捉拿,当黑狗捉来后,王母娘娘认出它是后羿的猎犬,便封它为天狗,让它守护南天门。

黑耳受到恩封,便吐出了月亮和嫦娥,而嫦娥自此居于月亮上。

古代关于祭祀的问题
答案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礼仪中最重要的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碉、人鬼。

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

祭祀的法则详细记载于儒教圣经《周礼》《礼记》中,并有《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经书进行解释。

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

天神地碉只能由天子祭祀。

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

士庶人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

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祭祖也是汉人宣告自己为炎黄子孙最直接的方式

祭祀就是按着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以恭敬的动作膜拜它,请它帮助人们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

“受人钱财,替人消灾”,人们把这一人间的通则加于神灵身上,便成为祭祀的心理动因。

所以,祭祀从本质上说,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人与神之间而产生的活动

推荐
© 2025 雅普电脑网